就算在離去的前一刻,也都還是活著——
為長者「找回童年」的紅鼻子醫生
撰文:紅鼻子醫生 / 吳思瑞
「就算在離去的前一刻,也都還是活著。」
聽到來自法國的 Pauline 老師說出了這句話,我一直覺得印象深刻。這是一句看似理所當然的話,但是因為距離大部分人的生命太過遙遠,所以很常被遺忘。
是啊!人就算在離去的前一刻,都還是值得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這樣的理念充滿人性,足以讓我們去冒險,跟長者們在日落前做一場大膽的美夢。
當初為了更好地與長者們產生連結,我們發展出另一群具年代感的小丑,在過程中,我們學習許多老歌、觀察現在老人家的娛樂是什麼,也上了關於人到高齡之後會遇到的身心狀況等等,在這一路上,似乎也更了解自己家中的長輩,因此有種與自己十分貼近的感覺。
身而為人,我們感受都一樣
後來實體演出時,我們除了進入高齡病房之外,也有進到胸腔加護病房演出。長者們的狀況非常不同,諸如:不同程度的失智、重聽、視力退化、臥床等,當然也有些身心狀況皆良好的情況。因為差異性大,其實一開始蠻常遇到挑戰的,但是在一次次的經驗當中,總算慢慢地找到和他們和諧交流的方式。「我們同樣身而為人,我們所感受到的沒有不一樣。」
面對長者時,有時我們會感覺到被強烈地拒絕,這拒絕可能來自於他們的心理狀態或者疾病本身:
在心理狀態方面,雖然都不是現在的我們能夠體會的,但是關於身體缺失所帶來的失落感,失去原本的生活所帶來的寂寞等的情緒,其實都是可以想像的,然而就在同理的過程中,我們就有機會更靠近。
而另一種狀況即是因為疾病,像是在與中重度失智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時常感覺進不去他們的世界,但其實只要我們花一些時間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也正在發送一些訊號。
還記得曾經在演出的路上遇到了一名老爺爺,他也不看我們,只顧著用他的手不斷地拍打自己的腿,直到我們用同樣的節奏和他做一樣的動作,他才注意到眼前奇怪的小丑,而令我驚訝的是,他開始改變他的動作,而我們也跟著他的動作,最後我們發展了一個擊掌的遊戲和他玩了一陣子,我們都開心地笑了。這是一場沒有語言的對話,但那一刻,我們的確站在同一陣線,開心地聊了天。
童年回憶是最純真,也最懷念的時候
跟孩子們的純粹不同,高齡長者除了身體的疾病以外,還攜帶著他們六七十年的歲月痕跡。在與他們互動時,也通常不是小丑們創造一個奇妙而魔幻的世界,而是因著他們的回憶,一起重回那個令他們懷念的時代。
曾經在病床旁和一位老爺爺互動,他鑽研外丹功和內丹功多年,於是小丑們興致勃勃地和他學習,而每當小丑們收到指令,卻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動作時,老爺爺還是十分認真地教導小丑們。在這一次互動中,老爺爺訴說著他的專業時充滿自信與光芒,那是他人生中值得驕傲的事,也是他所想念的自己。
我很喜歡為長者演出,他們的眼淚、笑容和有著紋路的手,都充滿故事。
如果您認同紅鼻子醫生的公益行動,可以透過下列的方式與我們一齊推動這個大輪子:
► 支持我們 💕 https://lihi.cc/FRxOE/ip
► 發票轉贈 ➡ 愛心碼 1801
► 公益商店 🎁 https://lihi1.me/5q4E8/ip
► 益業合作 🤝 drn@drn.org.tw
► 微笑團購 🍀 https://lihi3.me/3QTCV/ip
► 報名志工 🙋🏻 https://lihi.cc/D7VMh/ip
► 成為我們的大使,將我們的故事傳遞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