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爸爸,也是小丑——
因為他,我成為了紅鼻子醫生
撰:葉威志(蜻蜓)
跟很多夥伴一樣,我也很常會遇見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會想成為紅鼻子醫生?」
通常我的答案都很簡潔有力:「因為我有了小孩。」
雖然看起來是個簡單的答案,但其實背後的有許多的層層堆疊。
成為一個老爸
我夢想成為一個表演者,期望站在舞台上、鏡頭前,試圖用聲音、身體創造些「什麼」,而一開始紅鼻子醫生並沒有在我的想像中。我並不特別喜愛小孩,但也沒有不喜歡小孩,說不上對小孩有辦法,但好像也還算有耐心跟招式可以應對。
總之,我對於孩子的看法就都處於中庸的「還好」、「都可以」——一直到後來自己有了孩子。
一開始也經歷了一段掙扎期,在「陪伴孩子」與「想做的事」之間的拉扯,想多花心思分擔家務、照顧嬰孩、陪伴另一半,卻又希望能持續朝著目標前進。埋頭做自己的事,會跑出愧疚感;停下腳步看著其他夥伴的背影,又覺得心有不甘。就這樣蠟燭兩頭燒,又兩種心情交雜著…...影響了我自己、另一半與孩子。
最後我決定放下,決定花更多時間去追尋目標而不著急我的現在,決定用更多時間看著孩子而珍惜他的現在。
成為紅鼻子醫生
後來有一天,我的孩子住院了,川崎氏症。
那年他2歲,高燒不退而及時住院,從一開始無法斷定原因到治療痊癒,我們在醫院待了10天,一個不長不短的時間,卻有很多的感觸,除了自己的小朋友燒燒退退,2歲的他最常還是用哭來表達和發洩他的不舒服,其它床年紀更大能表達的孩子,也是如此地釋放著自己。
病痛困擾著孩子們,而焦慮則侵襲著我們這些大人——不舒服的孩子、睡的腰酸背痛的陪病床、隨時被驚醒的睡眠品質、工作與照顧兩頭燒的身心…...我都能隔著布簾聽到這些情緒:因為怕自己孩子哭聲太大影響別人而氣憤狂罵的父親、覺得自己孩子沒有得到適當照顧而狂按緊急鈴的母親。
我和另一半則選擇在夜深人靜時喝下一杯又一杯的咖啡,看著、思考著處在這低氣壓中心,守護我們的醫療護理人員,專業、沉著、耐心的面對著病痛與焦慮的我們,他們的內心又是如何呢?
我是一個表演者,上天給了我一點點的天賦,使我能讓觀眾情緒產生一點點的變化,也許是令人感動、也許是使人發笑;我是一個父親,我的孩子開啟了我對小朋友的喜愛、對家長們的同理,讓我可以更貼近他們的心。
我開始有了這個想法:「如果我有這個能力,我要成為紅鼻子醫生。」
現在的我,成為了紅鼻子醫生。在醫院,我們用各式各樣的想像、遊戲玩耍、表演技能陪伴著孩子,與醫院裡的人們交流互動著;在家裡,我是一個老爸,必須承認,有時我只想成為一顆沙發馬鈴薯,想要放假睡到自然醒或使用電視陪伴法,然而,更多時候,我還是選擇了陪他扮演超人打怪獸、蓋巧拼秘密基地或是經典躲貓貓。
因為總會有一個念頭:「在醫院陪別人玩,在家不陪他玩嗎?」這應該算一個職業後遺症吧?但是個好的後遺症,雖然會感到疲累,但在陪伴的過程,卻覺得受惠的反而是自己。
也許是看著他因為簡單的遊戲而開心,因為小小的進步而自豪,因為天馬行空甚至沒有邏輯的想像而認真。使我重新憶起那些單純的美好,也讓我對孩子更認識一點點!
這些,讓我能好好戴著紅鼻子,成為一個紅鼻子醫生。
__________
如果您認同紅鼻子醫生的公益行動,可以透過下列的方式與我們一齊推動這個大輪子:
► 支持我們 💕 https://lihi.cc/FRxOE/ip
► 發票轉贈 ➡ 愛心碼 1801
► 公益商店 🎁 https://lihi1.me/5q4E8/ip
► 益業合作 🤝 drn@drn.org.tw
► 微笑團購 🍀 https://lihi3.me/3QTCV/ip
► 報名志工 🙋🏻 https://lihi.cc/D7VMh/ip
► 成為我們的大使,將我們的故事傳遞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