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Better
——
紅鼻子醫生參與2022世界小丑醫生年會

2022年世界小丑醫生年會於2022年4月20-22日在荷蘭海牙舉辦,參加來自全球各地的小丑醫生組織代表,包含美國、加拿大、西班牙、以色列、奧地利、澳洲等,而臺灣的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紅鼻子醫生)是唯一來自的亞洲代表,四位臺灣的紅鼻子醫生與3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專業的小丑醫生演員、不同類科的研究學者、醫療/輔導專業人士共同交流,三天的旅程充滿各種資訊與觀點交流,探討小丑醫生的表演、不同對象的陪伴(包含失智者、長者、自閉症孩童陪伴)、友善醫療政策、新媒體應用於小丑醫生表演等議題,也加深紅鼻子醫生國際連結,為我們注入強大能量,期望紅鼻子醫生可以創造更多歡笑,Be better。

🔴紅鼻子醫生創辦人 / 馬照琪 & 紅鼻子醫生 叮咚
三天充滿愛,喜悅與感恩的旅程!
我們四個來自臺灣紅鼻子醫生協會的小丑們認真地感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支持!
知道「我們並不孤單」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與老朋友重逢,與新朋友相遇,從來自世界各地的小丑兄弟姊妹們身上學到最新的發展與知識...這一切都讓人感到幸福無比!
謝謝你們,我親愛的小丑醫生夥伴們
我們真正的感受到大家傳遞給我們的愛。因為你們,讓我們有勇氣繼續走下去!
🔴紅鼻子醫生 田田 (曾靖雯)⠀⠀
「原來前面道路有各種可能性,要試試看才知道適不適合身在臺灣的我們,期待繼續穩健累積,跟小丑大家族們一起努力,長出我們自己的樣子」
🔴紅鼻子醫生 咪咪(卓家安)
⠀⠀臺灣大眾才在逐漸認識「醫療小丑」或「小丑醫生」的同時,歐洲與美洲的許多醫院,已經將小丑醫生視為「友善醫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發展出各種專業:針對早療孩童、失智症、母嬰陪伴……小丑表演完全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變化,以詩意且幽默的存在,培蘊人與人邂逅、陪伴時獨有的療癒美感--原來小丑表演可以走得這麼遠、這麼廣。
這趟和各國的醫療專家、藝術家們分享臺灣的經驗,發現我們的共同點比殊異之處還要更多。
同樣為了募款傷腦筋、探索藝術在高齡化社會的位置、如何避免小丑的職業倦怠
也因此交到許多相互理解的盟友,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持,讓臺灣的我們正能量破表,充完電,可以再繼續走下去了:)
🔴紅鼻子醫生 Ho-Hey (梁淨閔)
“You are a night of protector of innocence”
這句是今年國際小丑醫生大會裡,聽到其中一段美麗的文字。
今年四月跟著馬馬以及兩位小丑醫生夥伴阿水和家安,風塵僕僕飛到荷蘭參加三年一度的國際小丑醫生大會,混合著對疫情和語言的不安,盡可能做足防疫準備到地球另一端,
三天研討會聆聽各種主題,
由不同領域切入,
從服務對象到科技運用,
從專業培訓到跨組織合作以及更多,
認識各領域專業專家,
每一位小丑醫生都是十幾年以上的資歷,
每一個小丑醫生組織都是幾十年的累積,
正開始適應時差和享受荷蘭的好氣候時 我們又如同旋風般回到臺灣,
隔離這段時間,
我們各自緊鑼密鼓整理上課資料,
打開錄音檔細細聆聽每個講者的課程,
講者 Caroline Simonds 在「小丑醫生的心理彈性」中,用了很多隱喻來形容小丑醫生,在這裡引述 Caroline 分享的內容,
「小丑醫生的出現, 就像是給了小朋友包裝很美麗的糖果,當小丑醫生不在身邊,他可以把放在枕頭下的糖果拿出來,吃著幾口,覺得足夠了再把他放回去。」
當這段話從耳機 再次串流進耳朵時,
滿滿的感動突然湧上來,
彷彿在宣洩這段時間各種複雜未消化的情緒,
在困難的時刻,不論是生病的人兒、家人、醫療護照人員,
小丑醫生都可以是一個陪伴、一個當下的存在以及一顆美麗的糖果
如同文章的第一行美麗的文字,
“You are a night of protector of innocence”,
你是黑夜純真的守護者”

*HCIM世界小丑醫生年會小百科
HCIM為Healthcare Clowning International Meeting的縮寫,是醫療關懷小丑的國際會議
主要目標是希望藉由聚集世界各地在醫療體系中發展「小丑醫生」的組織或個人,一同來關注與討論這個職業或形式對於醫療甚至是社會的狀態與建構,連結小丑表演與社會文化、健康和科學之間的關係。
會議主題涵蓋了不同的專業觀點和研究項目,來參與的對象也將有世界各地的小丑醫生組織代表、專業的小丑醫生演員、不同類科的研究學者、醫療/輔導專業人士等。此大會是由具有歐盟認定的荷蘭小丑醫生組織「醫診小丑」 (CliniClowns)主辦。
**四位代表參加的紅鼻子醫生
紅鼻子醫生 叮咚 (馬照琪)
紅鼻子醫生 田田 (曾靖雯)
紅鼻子醫生 咪咪 (卓家安)
紅鼻子醫生 Ho-Hey (梁淨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