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份以台灣小丑醫生服務的量化研究——
最新研究:遇見紅鼻子醫生後,孩子們心情皆有正面改善
摘要撰寫:卓家安
世界上第一份以台灣小丑醫生服務的量化研究
在2021年11月份,誕生「世界上第一份以台灣小丑醫生服務的量化研究」,這份研究從2018年六月開始,調查了96位血液腫瘤科的孩子,經歷紅鼻子醫生造訪與否的生心理變化。獲得結論:無論孩子的年紀大小,遇過紅鼻子醫生後,心情皆有大幅且正面改善。
感謝以吳維紋博士為首的研究團隊,歷經多年的努力,完成這份屬於台灣的小丑醫生研究,除了讓我們可以更確立努力的方向,也相當感動你我共同的公益行動,正在台灣慢慢地發揮著暖暖的效果。成為與眾多兒童友善醫療努力的人們、團體,共同串聯地微亮的光點。
研究名稱為《醫療小丑改善進行癌症療程的住院孩童情緒之有效性:準實驗研究》(The effectiveness of a medical clowning program on improving emotional status among hospitalized children undergoing cancer treatment: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這是世界第一份以台灣紅鼻子醫生為對象的量化研究,以英語發表於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這份研究從2018年六月開始,調查了96位血液腫瘤科的孩子,經歷紅鼻子醫生造訪與否的生心理變化。
這96位血液腫瘤科的孩童,有年齡為4-10歲的小小孩,也有11-18歲的大小孩。這96位孩童已接受至少三個月的療程,並且在該次入院過程中尚未接觸過紅鼻子醫生。其中,48人作為實驗組,在既定的癌症療程之外,會參與一次紅鼻子醫生的演出,並在演出前後進行問卷調查,詢問生理徵狀,以及情緒自評(以五種表情作為依據,從「非常快樂」到「非常難過」為範圍);另外48位則作為對照的控制組,僅進行既定的療程,而無紅鼻子醫生的探訪。
研究結果發現,和紅鼻子醫生互動過的孩子,在短期的情緒狀態上,具有顯著且正面的變化。而且,和國際上普遍的研究結果不同,此份研究發現,紅鼻子醫生對於改善「小小孩」和「大小孩」的情緒,都有一樣的效果,打破了「醫療小丑只對小小孩有效」的既定印象。在研究結論中,作者強烈支持兒科癌症病房與醫療小丑合作,並認為醫療小丑固定的演出與探訪,對於正進行癌症療程的孩童,確實有改善情緒狀態的效果!
文獻資訊
發表期刊: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發表時間:2021年11月
作者:
吳維紋博士(台大護理系助理教授)、呂立博士(台大兒童醫院小兒胸腔加護醫學科主任)、許正熙博士(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
唐嘉君博士(台大護理系助理教授)、周獻堂博士(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陳建旭醫師(成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任)
劉彥麟博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腫瘤科主任)
如果您認同紅鼻子醫生的公益行動,可以透過下列的方式與我們一齊推動這個大輪子:
► 支持我們 💕 https://lihi.cc/FRxOE/ip
► 發票轉贈 ➡ 愛心碼 1801
► 公益商店 🎁 https://lihi1.me/5q4E8/ip
► 益業合作 🤝 drn@drn.org.tw
► 微笑團購 🍀 https://lihi3.me/3QTCV/ip
► 報名志工 🙋🏻 https://lihi.cc/D7VMh/ip
► 成為我們的大使,將我們的故事傳遞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