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在長庚兒童病房,我們從社工師那裡收到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消息——小新,她的癌細胞從小腿轉移到了肺部。也得知她的父親正努力掩飾內心的焦慮,不讓她察覺。我們討論著要透過表演來鼓勵她,也讓她的爸爸也能稍微放下沉重的心情。
結果,當我們興奮地走進病房,準備帶來驚喜時,拉開簾幕的瞬間卻愣住了——原本擺放病床的位置竟然是空的。我們轉頭看向坐在一旁的男孩,和他玩了一場猜名字的遊戲,才知道他的姊姊,也就是小新,剛被推進手術室。
直到當天醫院服務的尾聲,我們被帶進加護病房,見到了小新。她躺在病床上,雙手插滿了針管與導管,無法動彈地接受治療。她沒有哭鬧,僅輕聲說著:「好痛」、「很害怕」淚水從眼眶滑落,因為仰躺的姿勢,積在眼窩與鼻樑之間,形成了一片小小的湖泊。
Polo 溫柔地告訴她,我們剛才去房間找不到她,還遇到了她的弟弟猜名字的趣事。淘氣則一遍遍地輕聲說:「妳的眼淚都積在眼窩了,要不要幫妳擦掉?」話語中帶著些許玩笑的語氣,試圖讓她安心,但淘氣自己的眼神也早已泛著淚光。
面對孩子的痛苦時,你真的會感受到無助。
還好,我們很擅長陪伴。
我們彈起吉他,輕輕哼唱,讓旋律穿過病房的嘈雜,讓她知道:「我們在這裡,妳不孤單。」
整天的演出結束後,我們討論著表演的方式。我們在思考,如何以「有效且不造成負擔」為前提陪伴孩子們:在吉他演奏之外加入人聲哼唱,讓旋律更溫暖,也更能穿透病房環境;對話減少問句,避免孩子感到需要回應的壓力,改用輕柔的敘事,講與他們有關的故事,讓他們知道我們一直都在;而孩子的身體可能插滿針管,無法直接擁抱,但我們可以用輕柔的羽毛或絲巾,帶來不造成疼痛的撫觸……等等
那天的最後,我們用貼紙作為陪伴的象徵,將它貼在病床欄杆內側,告訴小新:「這樣我們就能一直陪著妳了。」即使我們離去,她依然能感受到我們的存在。
小丑醫生的任務,不只是帶來笑聲,更是成為一份溫柔的陪伴。
? 文字改寫自:紅鼻子醫生 Polo(林謙信)所說的故事
? 照片為 Polo 演出照,與故事當事人無關
———
我們需要您,一起讓溫暖得以延續 ?
? 小額支持,認養微笑: event.drn.org.tw/nlys
? 選購好禮,加倍心意: event.drn.org.tw/sp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