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裡的陪伴:一睹視訊服務樣貌
打開熟悉的通訊軟體,視訊主持人開啟一個群組,將今天的「直播主」——兩位小丑醫生拉了進來,建立起視訊通話。三個人,分處三個地方,準備在雲端會聚一堂,開始今天的視訊服務,也幾乎是我們疫情中的每一天。
預約與事前關懷功課
再提出申請(Link)之後,紅鼻子醫生就會有專人與您聯繫,並且協助完成視訊服務的預約(每週可以申請兩次)。
不同於實體演出當天與醫護、社工、個管師進行病情紀錄,視訊服務時,我們會在演出前幾天,由專人與其家長(或機構)聯繫,關懷了解並紀錄下孩子們的狀況與療程、他們最近的心情、個人愛好......等等,作為我們演出的參考。當然,「串謀時刻」也時常在此時發生,像是:孩子要生日、孩子偷偷跟家長說想點歌、小丑要跟家長串通魔術...等等。
討論與測試
視訊服務的演出模式與實體服務是非常不同的,視訊的確會因為網速、螢幕大小、方向性、視界會有所限制,但這些限制,並不是小丑的困擾,反而我們用心研究如何透過焦距、遮蔽、死角、錯位、背景特效...等等,來產生一些錯覺或魔幻時刻。
而創造這些魔幻時刻與驚喜,就需要反覆地練習與討論。紅鼻子醫生們在演出前,會先在群組內,了解今天服務對象的狀況、提醒彼此要注意的事項、討論適合怎麼樣的演出、說好可以怎麼互相搭配,建立起今天演出的基調,然後向拋出新的點子把戲來測試。
連線與表演
紅鼻子醫生在醫院,會一床一床地探訪;紅鼻子醫生在視訊,則是一通一通地連線。
每一次在接通前的響鈴,都是最令人緊張也期待的時刻:「等下小朋友會丟什麼招過來?」、「我們的魔術會讓他笑嗎?」、「他今天開心嗎?」、「他們在嗎?會接電話嗎?」......等等各種思緒竄動。
「等登!」視訊電話一接通,熱情的招呼聲,把所有的緊張與思緒打散開來,只存在著小丑與小朋友最真實的當下互動,還有旁人看起來,所有參與視訊的人身上微微散發的暖光。
每一通視訊電話,呈獻的演出、遊戲與互動,都是最適合當下、最適合小觀眾與家人的演出、遊戲與互動。
它或許是小丑們精心發想的劇情與魔術,但卻出槌百出讓小朋友笑到併軌;或許是演奏起孩子最愛的卡通歌曲,大家一起在空中唱起了KTV;或許是孩子們帶著我們一起進入他們的想像世界,成為他聽話的跟班一起打敗魔王(有時候則是變成大魔王被他打敗)......因為每一個空間的屬性和特性不同,每個服務對象的需求與當下回應也都不一樣,所以,每一個演出服務都是獨一無二的歡樂時光。
調整與紀錄
每一次通話結束掛斷,小丑們便會立刻討論剛剛的狀況,提出即時的修正、默契的再核對,同時紀錄包含服務人次、孩子的反應、家長與醫護的回饋。另外,新發現小朋友的喜好,今天紅鼻子醫生與他去了哪裡冒險、發展了什麼劇情、創造了怎樣的世界、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事項,都會在最深刻的時候,即時記錄,並提供給下次服務的夥伴參考。
在結束表演的時候,紅鼻子醫生也會回顧、檢討今天的演出狀況,有哪些很棒的表現,或者哪裡可以做得更好,將經驗累積並且傳承下來。
視訊不只是移植到鏡頭前
視訊服務並非直接將原本的醫院演出移植到鏡頭前就能達成的。
它們的臨場感、即興度、互動程度、表演內容,以及感受都不大相同,要如何透過鏡頭與螢幕的特色,設計、調整演出內容、琢磨表演技巧,使視訊服務能夠帶來陪伴與歡樂的最終目標效果,是非常龐大的工程與歷程。所幸的是,視訊服務是成功的,孩子們與小丑,在雲端上,依然總是能一起玩出令人驚豔與感動的創意。
雖然視訊服務無法取代實體的演出,但隨著它的發展成熟,它將與我們的實體服務並立,突破時空限制,讓紅鼻子醫生能更容易與有需要的孩子,一起在想像力的世界恣意遨遊著。